竟然為了噪聲治理大打出手,讓我們來看看發生了什么
網站編輯: │ 發表時間:2017-09-05
在近段時間,竟然有市民因為噪聲污染問題而大打出手,那么到底發生什么了呢,下面
上海噪聲治理公司靜軒聲學小編就來給大家講講事情的經過。
前不久,武漢一小區為防止打陀螺發出的噪音擾民,在廣場地面鉆了近2000個小洞。報紙報道了小區物業這一“狠招”后,引發市民熱議。一些外地小區甚至準備效仿這一做法。小區因打陀螺而產生的矛盾越來越常見,一邊是眾多居民抱怨陀螺抽鞭聲擾民,另一邊是陀螺愛好者們的健身需求。矛盾已經越來越白熱化,如何調解,如何解決已經成了迫在眉睫的問題。
業主們認為,鞭陀者的這項運動發出讓人難以接受的噪音,嚴重擾民休息,應該加以管制和制止;而鞭陀者也滿腹委屈,因為愛陀螺,他們的鍛煉場地已被驅趕著換了幾個地方,他們想不通,想健身怎么這么難。
要想調節二者之間的矛盾,首先既要考慮到陀螺愛好者的運動需要和愛好,又要充分考慮鞭打陀螺發出的噪音擾民問題,所以平衡兩種需求成為調節矛盾的關鍵所在。調查發現,公共場所接到的噪音投訴較少,小區是投訴重災區,所以陀螺愛好者數量眾多的城市,應在城市規劃上做一些修改,以適應市民鍛煉需要??梢远嘈藿ㄒ恍┕矆鏊?,如公園、綠地等,讓鞭陀者能夠盡量離小區遠一點,中間修上小樹林或綠化帶,兼顧寧靜與娛樂。
其次,針對社區和公安部門調解收效甚微的情況,原因是沒有管理細則的出臺,對調解工作沒有實際指導意義,基于這一點,可以制定或完善《城市管理條例》,武漢市體育局已著手準備修訂相關條例的草案,擬對健身擾民造成惡劣影響的行為,明確規定相應處罰措施。對于已有規定,要嚴格遵守,如根據《公園噪聲管理暫行規定》,城市公共綠地上,禁止打鼓鳴鑼、甩鞭等噪聲污染大的活動。對于違反規定的個人、團體可處以100至500元罰款。
再次,“社區公約”也可以有效平衡二者關系,去年,百步亭社區出臺了《百步亭社區居民環境噪音控制公約》,規定居民健身時必須嚴格控制音量,并組織8名工作人員專門到各小區檢查。公約出臺后,基本上沒有出現打陀螺擾民現象,居民投訴也大幅下降。由此可見,治理首先要從制定標準開始,相關部門首先要制定一個科學的噪音標準,包括允許噪音的大小、時間及場地。并且,可以發揮居民自治組織的作用,讓小區的熱心居民參與到噪音治理中來。
其實,現在打陀螺不僅是一種鍛煉方式,更發展成城市的一種市民廣場文化,如何避免鍛煉身體和擾民之間的矛盾,需要政府在城市公共活動場地規劃與建設、相關法律法規細則的出臺和社區群眾的共同努力等方面,進行綜合考量。
所以說啊,
噪聲治理問題還是需要市民和政府共同配合才能解決問題,希望本篇新聞對大家有所幫助。